思政一体化建设
产品及解决方案
Products & Solutions
建设规划
大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、全程、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,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,把“立德树人”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。是一体化领导、专业化运行、协同化育人的理念和体制机制,旨在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和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,打好组合拳,推动各领域、各环节、各要素协同育人,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。
-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,遵循教书育人规律,遵循学生成长规律,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。
- 达到“政治上有高度、理论上有深度、情感上有温度、文化上有厚度、创新上有力度、评价上有效度.
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,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,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,真正把知识、能力以及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,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。
- 积极发挥实践活动的学科优势,建立综合实践基地,组织开展实践教学,彰显“大思政课”实践品格。
- 运用党史馆,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,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。
- 根据高校校史文化、本地红色故事,红色党史精神,善用学校大课堂,激活“大思政课”活力。
- 树立统筹协调的大资源观,打造集建设、学习、交流于一体的多元化资源平台,推进各地各校思政课均衡发展,实现资源的精细化供给。
- 鼓励师生自主创作成果,要注重资源平台的交互性建设,为区域、学校共建共享资源提供广阔空间。
立德树人
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》、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、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、
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、《形势与政策》、《中国近代史纲要》
- 文史哲: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;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
- 经管法:经世济民、诚信服务、德法兼修
- 教育: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
- 理工:科学思维、科学伦理;工程伦理、大国工匠
- 农学:强农兴农、知农爱农
- 医学:救死扶伤、医者仁心
- 艺术:以美育人、以美化人
一体化平台建设
《思政一体化服务平台》是积极相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和《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工作方案》的通知要求,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共建共享、资源共建机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有效改善搭建的互联网大资源平台。构建思政一体化服务平台,可以将PC端、移动端、云端、教学备课端、学习端、管理端融为一体,形成集线上学习、课堂教学、资源共享、培训研讨、网络宣传、数据管理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。
课程思政
思政课程
红色全景
德育文化
中国精神
师德师风
特色专题
成果展示
网络工作室
思政微课
专题管理
资源上传
资源审核
账号管理
工作室创建
学校宣传
集体备课
活动设置
资源管理
德育专题创建
区域内院校共建共享平台建设
积极响应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《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工作方案》的通知,同时也为解决好目前各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、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提高区域内思政教育相关资源的供给,加强优秀资源的流通共享,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水平,从教育厅宏观层面展示区域内院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成果,提出以教育厅驱动,各级院校共建共享的解决方案。
两大层面
以教育厅层面为主导,学校层面参与并实际落地推进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。
两种角色
对于院校划分成入驻院校与未入驻院校两种角色,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与服务。
三个平台
分别为不同角色提供:教育厅共建共享门户平台、学校资源共建共享平台、审核上传管理后台三大平台。
校级共建共享平台建设
以共建共享为理念将本校优秀的示范课资源、课程名师、思政课程资源、本校师生风采等在平台展示,通过各专业教师共享教学资源,依托平台搭建本校思政教育资源体系,助力高校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,打造一专业一品牌特色。
校园文化建设
红色校园名牌:打造校园专属“红色名片”,挖掘红色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红色精神,将红色文化推广至更大范围,使红色文化“活”起来,是技术与文化在大背景下的完美结合,拥有历史性突破意义。
以三观培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劳动教育等不同思政教育内容为主题的思政红色空间,可同时满足党建、思政开展课堂教学、集中学习等需求。
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空间
以教室为空间主体,以思政为空间内容核心。将思政教学资源及智慧教学软件集合到空间内,使思政教学全流程可跟踪、可量化,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。
以思政为主题的智慧互动课堂